“媽媽,我能找他們要錢嗎?”父母的哭窮不是教育,而是限制
不要再向孩子傳遞你的負能量了,用愛滋養(yǎng),內(nèi)心豐盈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富足。
作者:微笑喜樂(爸媽精讀專欄作者)
在媽媽群里聽說了這么一件事:
媽媽給孩子買了幾顆泡泡糖,5毛錢一顆,孩子同學看到后也想吃,便一人分了一顆。
可是孩子卻悄悄地問媽媽:“媽媽,我能找他們要錢嗎?”
媽媽沒想到孩子這么小氣,生氣之余還是先耐心地問為什么。
孩子說:“一顆也好幾毛錢呢,爸爸說我們家窮,要省著花。”
媽媽當時愣住了,沒想到爸爸無意之中的一句話,對孩子產(chǎn)生了這么大的影響。
因為孩子有一次逛超市無節(jié)制,爸爸便告訴他自己一個月工資才幾十塊錢,買不起那么多東西,從此“窮”這個字就刻在孩子腦子里了。
爸爸的本意,是想阻止孩子的鋪張浪費,想讓孩子明白父母賺錢辛苦,要節(jié)約用錢。
但是孩子理解的,就是字面意思:我們家窮,買不起好東西,也不能對別人大方。
這位媽媽說當時很心疼,父母哭窮,卻忽視了帶給孩子的心理壓力,連一顆糖都吃得小心翼翼。
群里一時議論紛紛,有的媽媽說也曾對孩子說過類似的話,有的媽媽說自己小時候父母也喜歡哭窮......
大家這才意識到,自己和孩子對金錢的耿耿于懷,原來,都來源于父母的“哭窮”。
父母哭窮,對孩子到底有什么影響?
知乎上有個答主的回答很有代表性,她說:
最痛苦的不是貧窮,而是父母總是哭窮,不斷灌輸窮的理念,讓自己自卑到了骨子里,低到塵埃里,感覺自己做什么都不行,花錢變成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,感覺自卑,不配擁有好東西。
《貧窮的本質(zhì)》一書中提到:“貧窮是一種病,而且會遺傳,它除了會帶給你習慣,還會帶給你貧窮的思維方式,會局限你的人生。”
父母哭窮,“沒錢、窮、比不上……”這些話會像病毒一樣扎根在孩子的心里,慢慢長成“我不值得、我配不上、我很差……”
這些心理陰影會影響著孩子的價值觀、生活觀、婚姻觀,有的甚至終其一生也難以自愈。
哭窮不是教育,是投毒。
我有一個高中同學,就是在父母的哭窮聲中長大的。
她想買新書包,媽媽說:“舊的將就再背一學期,家里最近沒錢,買不起。”
她想跟同學出游,媽媽說:“我們家條件跟同學不能比,我們家窮,哪有閑錢?”
從小物質(zhì)的匱乏,使她非常敏感且多疑,自卑又患得患失,而且對錢有一種執(zhí)念。
大學畢業(yè)后月薪上萬,她卻始終無法輕松享受生活。她不參加同事聚會,很少買衣服和化妝品,更別提出門旅游了。
她說,一花錢就有個念頭冒出來:我很窮,我不配,要省錢。于是,同事和親朋好友眼里的她,小氣、貪小便宜、愛算計。
慢慢地,大家都疏遠了她,雖然工作上業(yè)務能力很強,但是人品遭受質(zhì)疑,也始終升不了職。
她的感情也不順利,自卑的她總覺得好事不會降臨到自己身上,男朋友不管對她多好,她都沒有安全感,在猜忌、懷疑中,他們爭吵不斷,最后分手了。
心理學上有個詞叫“稀缺心態(tài)”,長期處在稀缺狀態(tài)下的人,慢慢被環(huán)境改變,越缺什么,越在乎什么。
從小被灌輸缺錢的觀念,孩子很有可能會形成強烈的金錢崇拜,特別渴望賺錢,又特別不舍得花錢,從而嚴重影響自己的認知判斷能力。
父母對孩子哭窮,并不是在教育,而是在投毒。
父母“哭窮”一時,孩子“心窮”一世
《奇葩說》辯手席瑞的一段童年經(jīng)歷,讓人印象深刻。
席瑞小時候和姥姥逛超市時,被一瓶橘子罐頭吸引了,他沒忍住摸了一下,姥姥猶豫之后還是買給了他。
但是在回去的路上,姥姥對他說:“這個罐頭抵得上我們一頓飯的錢了。”
席瑞說,那一刻心里就埋下了“虧欠感”的恐懼:原來我是不應該要那個罐頭的。
直到今天,他還清楚地記得罐頭的價格是7塊9,他說那是“這輩子最苦的罐頭”。
席瑞從小到大,聽得最多的一句話是:“家里沒錢,你媽一個人養(yǎng)你不容易。”
他在節(jié)目中說,也許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,可以改變不富裕??墒俏覜]辦法改變,對于窘迫的恐懼。
現(xiàn)在的他,每次到了消費場所,還是會感覺害怕,甚至只要病的不嚴重,就不敢去醫(yī)院。別人對他好,他第一反應不是欣慰,而是覺得,我不配。
《為何貧困是一種疾病》里說:如果孩子從小就是“窮人”,那么他一生都會是“窮人”。
物質(zhì)上的貧窮可能是一時的,但精神上的貧窮則是一輩子的。
父母總是告訴孩子家里“窮”,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形成一種窮人思維,孩子一旦陷入貧窮思維,哪怕?lián)碛性俣嗟呢敻?,心理上依然是潛在的窮人。
父母習慣性哭窮,無異于給孩子套上一個“心窮”的枷鎖,用盡一生也難以逃脫。
最好的方式:坦誠相告,大方談錢
想要讓孩子真正體會父母的良苦用心,應該給孩子建立正確的金錢觀,最好的方法不是對孩子“哭窮”,而是跟孩子平等溝通,坦誠相待,大方談錢。
如果真的窮,即使你不說,孩子也會通過日常生活自己感受到。
你可以如實告知,不夸大其詞,也不頻繁強調(diào),可以讓孩子明白父母的難處,懂得現(xiàn)實世界的殘酷。
但不能靠“哭窮”去強調(diào)父母的犧牲,這樣只會增加孩子的自卑和負罪感。
如果家里不窮,也大可不必故意騙孩子,可以正向引導,告訴他現(xiàn)在的財富是父母辛苦打拼得來,讓孩子知道一切都是要靠自己努力創(chuàng)造的。
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舉過一個例子。
孩子想要玩具,媽媽說:我也想要這個玩具,但家里的開支是有計劃的,這星期要買菜,交水電費,沒有多余的錢買玩具了。
很多家長可能還會向年幼的孩子發(fā)泄生活的不易,但這位媽媽繼續(xù)說:
這樣吧,我加班多攢錢,你也可以幫忙家務,減輕我的負擔,咱們一起努力買這個玩具,好嗎?
我們與其“煞費苦心”地告訴孩子家里沒錢,不如身體力行地給孩子展示“一分耕耘一份收獲”的道理。
告訴孩子家里真實的情況,誠實面對是親子溝通的前提。
告訴孩子:現(xiàn)在沒有,不代表以后沒有,只要努力就有希望。
教育孩子:沒有的時候不自卑不恐懼,擁有的時候也不自負不揮霍。
黃磊曾經(jīng)被問到“孩子要怎么養(yǎng)”時這樣回答:
“家里什么條件就怎么養(yǎng),別鋪張浪費。
我們家沒有富養(yǎng)也沒有窮養(yǎng),該吃飯就讓她吃飽,該上學就上學,也沒有刻意過于嚴厲,也不會去縱容,用愛去養(yǎng)吧。”
所以,不要再向孩子傳遞你的負能量了,用愛滋養(yǎng),內(nèi)心豐盈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富足。
點個贊,要知道,人窮不可怕,“心窮”了,難以再富足。
作者簡介:微笑喜樂,富書專欄作者,當過老師和記者,一個熱愛生活,喜歡分享,正能量滿滿的斜杠二寶媽媽,文章來源:爸媽進化論,MVP學習網(wǎng)版權歸富書所有,未經(jīng)授權,不得轉(zhuǎn)載,侵權必究,富書2024重磅推出新書《好好生活》